毛刷可因應工作環境差異,進行許多參數的改變;市面上常見的洗車刷、掃把,毛區通常可以分為開纖與未開纖的部分,以尖頭開纖掃為例,淺灰的部分就是進行過開纖作業的程序;又或者以五面洗車刷來說,整區毛茸茸的粉黃色部分都是經過開纖打毛加工的結果;它們加工過程為什麼要經過這一步驟呢?
以洗車刷製造的方式,進行完植毛加工的步驟,為了避免在刷洗時毛刷刮壞車體,會使用打毛刀讓刷毛末端開叉,讓每根毛的尾部分叉成數根更細的纖維,如此一來,就不容易因為毛料過粗而傷了車身。
那麼,何不在一開始植毛時就使用比較細的毛料呢?
以洗車刷一般常見的長度來說,若使用過細的毛刷毛料,在清洗時不容易有施力點,這是不使用線徑過細刷毛的第一個原因;另外,即使使用了較細的刷毛,而不進行打毛加工作業,在直接用來洗車時,毛末端的截斷面與車身成垂直,在清洗接觸時仍會造成車身刮傷。因此,對毛刷廠而言,一般洗車刷會使用線徑稍粗的毛料,並在末端開纖打毛,以毛區上軟下硬的方式,便能兼顧到支撐與不傷車身的清洗效果。
話雖如此,開纖毛仍有一不可避免的缺點:毛屑的產生。在開纖打毛的過程會產生棉絮的纖維團,即使經過清潔處理,也難免有些許毛茸茸的纖維會附著在毛刷成品上。實際使用時,洗車刷在車身刷洗完成後的擦拭與噴水作業,毛屑就已經可以連同車上灰塵去除,所以並不至於影響車身美觀;掃把也是相同道理。
最後,有時會使用事先已經開纖打毛過的毛刷毛料,在植毛加工後僅稍加修剪;這種方式除了毛刷業者本身植毛技術要足夠以外,毛刷毛料的供應商所提供的刷毛開纖程度也是產品優劣的關鍵,因此品質的控管在毛料入庫的環節需要格外注意。